雙絞線(Twisted Pair Cable)的基本單元由兩根絕緣銅導線按特定節距螺旋絞合而成。這種設計并非隨意為之,其物理特性直接服務于信號完整性保護:
絞合節距的精密計算 每對導線的絞合密度直接影響抗干擾能力。實驗數據顯示,絞距越短,單位長度內的絞合次數越多,對外界電磁場的抵消效果越顯著。例如,Cat6類線纜的絞距通常控制在5-15毫米,而超五類(Cat5e)則在10-20毫米范圍。
線對間的差異化絞合

雙絞線對抗電磁干擾(EMI)的能力,本質上源于差分信號傳輸技術的物理實現:
電磁場逆向抵消機制 當外界電磁波侵入時,兩根導線因空間位置差異會感應出方向相同、大小相等的干擾電流。由于接收端通過比較兩根導線的電位差解碼信號,這種共模干擾會在差分放大器中被自動濾除。
自主輻射干擾的消除
國際標準TIA/EIA-568將雙絞線分為多個類別,每類都對應著特定的技術參數:
| 類別 | 最大帶寬 | 典型應用 | 抗干擾增強技術 |
|---|---|---|---|
| Cat5e | 100MHz | 千兆以太網 | 基礎絞合設計 |
| Cat6 | 250MHz | 10Gbps短距傳輸 | 十字骨架隔離結構 |
| Cat6A | 500MHz | 工業自動化 | 鋁箔屏蔽層(STP類型) |
| Cat8 | 2000MHz | 數據中心主干 | 雙層屏蔽+接地技術 |
非屏蔽(UTP)與屏蔽(STP)的抉擇
雙絞線的發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抗干擾技術的進化史:
Copyright ? 2009-2024 All Rights Reserved. 蘇ICP備12081599號
XML地圖